午時已到。
全球史上最大芯片并購案,正式落幕。
美國東部時間7月25日23:59,中國北京時間7月26日11:59。
最后的截止時間到來,全世界都在等中國的官方消息,然而一遍遍刷新,最后依舊什么也沒有。
涼了。
高通收購恩智浦,這樁歷時19個月、總額440億美元、2大芯片巨頭參與、經過9個國家監(jiān)管審核的全球半導體并購大案,徹底涼了。
據(jù)報道,一位高通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交易)結束了。”
大家一定疑問:一家美國公司對一家荷蘭公司的收購,最后為什么黃在了中國?
事情需要從19個月前講起。
一、豪門嫁娶
首先介紹下兩位當事主角。
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1985年創(chuàng)辦,芯片銷量超過75億顆,中國手機廠商的好朋友,是全球最成功的半導體企業(yè)之一,同時在移動通信領域近乎壟斷性地位,在智能手機時代簡直“躺著賺錢”,而且面向AI和物聯(lián)網(wǎng)趨勢,也懷抱壯志雄心,巔峰市值已達1000億美元。

荷蘭恩智浦公司,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2005年正式從飛利浦集團分拆,全球前十的半導體大廠,在汽車、家居等場景應用中都地位不凡,身價一度超過400億美元。
這兩家為啥要合并?
首先是近年來芯片行業(yè)的發(fā)展受到摩爾定律、成本上漲等多方面的沖擊和壓力,其自身的增速已明顯出現(xiàn)放緩跡象。
芯片行業(yè)為了應對上述壓力,主動推進產業(yè)結構整合,即從簡化組織結構和產品線入手,全球刮起了一陣“并購潮”,大約從2015年起,并延續(xù)至今。
通過整合并購,芯片行業(yè)自身能夠實現(xiàn)進一步集約化,從而應對技術和成本方面的難題。
高通在芯片和專利兩大方面雄踞全球前列,這讓高通在3G、4G時代盡享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紅利,手機通信芯片市場份額無可匹敵,通信專利的韭菜也是割了一波又一波。
然而,時過境遷,兩大業(yè)務不再如魚得水。先是有專利商業(yè)模式的挑戰(zhàn)。以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廠商,不滿于高通在此方面的“霸王條款”和“壟斷行為”,因此高通與各大手機廠商的官司接連不斷,在全球多個地區(qū)被處以壟斷罰金幾乎已成家常便飯。
同時高通也遭遇了芯片品類的短板。物聯(lián)網(wǎng)時代,智能設備對于芯片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碎片化、定制化,而智能手機所需的通信和計算芯片的增速并不及物聯(lián)網(wǎng)芯片。加之許多手機廠商開始自研芯片,高通對此的依賴變得越來越危險和被動。因此,芯片品類的拓展十分必要。

當專利和芯片兩大支柱業(yè)務均受到物聯(lián)網(wǎng)沖擊而來的巨大威脅,如何加以鞏固和創(chuàng)新,正是考驗高通全面戰(zhàn)略能力的時刻。正因如此,高通開始了嘗試物聯(lián)網(wǎng)全面技術的布局。
而與此同時恩智浦是汽車和智能卡芯片領域的霸主。2015年末,恩智浦(NXP)通過118億美元收購主要面向汽車領域的美國半導體公司飛思卡爾(Freescale),這讓恩智浦成功擠進了全球半導體廠商前十的行列,成為全球最大的車用半導體制造商。
現(xiàn)在的恩智浦,蘋果、三星、西門子、富士康、索尼,全是它的客戶;在國內,它是百度Apollo開發(fā)平臺的合作伙伴,向百度提供無人駕駛、毫米波雷達、V2X、信息安全、智能網(wǎng)聯(lián)等方面的半導體元器件,同時,也與阿里巴巴也達成了在車聯(lián)網(wǎng)和汽車操作系統(tǒng)方面的戰(zhàn)略合作。
高通作為全球通信行業(yè)巨頭,長期在通信芯片領域處于壟斷地位。雙方的合作,必然是典型的強強聯(lián)合——高通業(yè)務側重移動和計算等領域,而恩智浦業(yè)務側重汽車、物聯(lián)網(wǎng)、網(wǎng)絡融合、安全系統(tǒng)等領域,互補性,顯而易見。
因此,收購恩智浦對于高通來說具有非常高的戰(zhàn)略意義和吸引力:全面張開AI的翅膀、深入智能駕駛和車聯(lián)網(wǎng)領域(包括顯而易專用芯片實力,以及豐厚的20000多項車聯(lián)網(wǎng)專利),兩者結合在一起,都是5G時代的重磅利器,因此綜合增強高通在5G技術領域的領導力。
但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高通和恩智浦要在一起,得尋求9位證婚人同意。
沒錯,因為寡頭并購,關乎市場競爭,這二位的并購要征得主要市場國家的監(jiān)管部門同意,而且是全部都要同意。這9國主要有美國、歐盟、中國、韓國、日本和俄羅斯。
二、9國證婚
于是,從2016年10月高通正式拋出想法開始,征得各國監(jiān)管同意也便已經開始,這是一場靠誠心誠意打動恩智浦股東和各國監(jiān)管的努力。
對此,高通展現(xiàn)出了強烈的結婚欲。
高通先是提高了收購價格,把聘禮從380億美元提高到了440億美元,其中還未計算將會一并埋單的100多億美元恩智浦債務。
而一旦收購案完成,這肯定也是載入歷史性的第一大半導體并購案。
無論是禮金還是歷史意義,高通都展現(xiàn)得清清楚楚。
之后,高通還通過了對壟斷最挑剔的歐盟的反壟斷調查。
或許你也時常能夠目見耳聞,歐盟向來喜歡對科技巨頭以壟斷之名,進行天價罰款。
然而這一次,歐盟都被感動了。
針對高通做出的上述的承諾,歐盟委員會在聲明中稱:“我們最后得出了結論,在高通作出相應的承諾之后,這筆交易不再存在競爭方面的擔憂。不過該決定是有條件的,高通必須要遵守全部承諾。”
一句話:記住你的承諾,未來好好照顧恩智浦。
通過!
另外,歐盟之前,高通還先后搞定了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等,甚至護犢子三星心切的韓國,也通過了。
于是最后也最關鍵的一票,握在了中國手中。
中國說yes,整件事情就yes;中國說No,整件事情就No。
沒錯!中國擁有一票否決權!

只要中國同意,高通就能正式迎娶恩智浦。
而實際一路也算得上順利。按照原計劃,高通和恩智浦可以在2018年4月25日正式領證。
但是高通收購恩智浦的最后期限卡在中美貿易戰(zhàn)的歷史性節(jié)點,中興和高通都是雙方手上的重磅“籌碼”。
此前中興已獲“重生”,然而換血和業(yè)務受阻仍使中興創(chuàng)傷不小,元氣一時難以恢復。
因此,此“重生”并不能作為中美之間貿易戰(zhàn)暫告一段落的標志。
在5G方面、在整個科技領域兩大強國的競爭一經打響必曠日持久、必見刀見血,因此這場與5G密切相關的高通收購案未經中國商務部“放生”也有源可溯。
另一方面,這筆交易也會直接影響到中國市場的未來行業(yè)競爭格局。放行收購或將直接威脅中國目前主要的幾大自動駕駛方案以及電子交易的核心技術。
畢竟恩智浦本身擁有的數(shù)字與模擬信號方案極為完備,若加上高通在射頻技術的優(yōu)勢,可能產生市值僅次于英特爾、在各種半導體應用領域占據(jù)壟斷地位的怪獸級企業(yè),對中國目前發(fā)展的各類半導體產業(yè)產生直接威脅。
于是自然而然,在中興事件解決前,高通恩智浦結婚證是領不到了。
所以領證之日,先被推到了5月25日,其后又被推到了7月20日,最終被定到了北京時間7月26日。
而且高通那邊明確表示:將不會再繼續(xù)推遲收購時間了。
在7月26日11:59之前,北京通過,我們就把婚結了,北京不通過,那就不再耗費精力和時間了。
當然,7月12日的時候,還發(fā)生了一件對高通恩智浦來說特別利好的標志性事件:中興事件解決了。
按理說,中國多半也就換個人情,蓋章通過。
但中國一直沒松口。
高通+恩智浦,就這樣黃了。
當然,對于阻止高通收購恩智浦這件事,我國商務部可是的解釋是這樣的,耿爽回應道:
“我能告訴你的是,高通和恩智浦是全球知名半導體企業(yè),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交易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yè)產生深遠影響。中方有關部門正在根據(jù)《反壟斷法》規(guī)定,依法對收購案進行審查。審查過程中,中方有關部門與高通公司保持著良好溝通。”
大白話意思就是,我們可不是因為貿易戰(zhàn)才阻止高通收購恩智浦的,而是因為中國反壟斷法!就算沒有貿易戰(zhàn),我們還是照樣這么干的。

根據(jù)《反壟斷法》規(guī)定,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對高通公司的收購案進行了經營者反壟斷審查,并就高通如何消除交易對市場競爭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了一系列的磋商。并對高通提交的收購方案進行了市場評估。
中國嚴格按照《反壟斷法》進行了審查和評估,但是從中方的評估結果來看,并不能批準高通公司的收購。因為高通公司向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提交的最新收購方案并不能減少競爭關注。
而且,在審查過程中,市場監(jiān)管總局也一直與高通公司保持著良好的溝通關系,高通公司也一直很積極配合市場監(jiān)管總局的審查工作。
在反壟斷批準被駁回之后,市場監(jiān)管總局仍在幫助高通公司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但是高通放棄了收購,便只能作罷。
當然,高通也可以繞過中國,跟恩智浦“私奔”,但相應代價也顯而易見,因為高通2017年財年的223億美元營收中,65%——2/3來自中國市場。
留給高通任性的本錢,幾乎沒有。所以說,為什么我們一直都在說中國的市場規(guī)模是一個巨大的優(yōu)勢?這就是原因。
現(xiàn)在結果已出,中國沒同意,一樁持久并購案也就宣告結束。
高通的算盤也完全落空。
高通7月25日稱,不會再次延長將于美東時間25日午夜前到期的收購協(xié)議。不過高通表示,其決定將取決于任何新的實質性進展。
高通首席執(zhí)行長史蒂夫·莫倫科普夫告訴分析人士,公司艱難地作出了該決定,但認為目前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短期內不太可能有所改變。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事務主管的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說:“這已經不僅僅是貿易戰(zhàn)了,這越來越成為兩國之間一次更為公開的經濟沖突。”
就在四個月之前,特朗普政府介入,阻止了博通出資1170億美元對高通的敵意收購,理由是高通的技術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在5G蜂窩技術研發(fā)方面,高通是美國的領軍企業(yè),此項技術將幫助一系列的新產品連入無線網(wǎng)絡,白宮的介入實際上將高通塑造為“國之重企”,在與中國的5G之戰(zhàn)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如果這筆收購成功,那么意味著高通將躋身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廠商,僅次于三星和英特爾。
另外,這是明顯的強強結合。
但天不遂人愿,高通只能另謀出路了。
那么這件事對于高通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除了如收購之初說的那樣,高通支付給恩智浦20億美元的費用,折合人民幣130多億作為收購不成功的補償之外。
對高通傷害最深的恐怕就莫過于企業(yè)轉型遭遇重大挫折了。
到這個時候,突然想起一句話:正義可能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當然,放在這里有點不合適,換另一句:來而不往非禮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